智能工具
当前登陆用户:
退出

新闻资讯中心

票据资讯返回资讯中心

票据市场2021年回顾及2022年展望

一、2021年票据市场回顾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和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也是在经历疫情后我国经济重回发展正轨的关键之年。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的背景下,票据市场总体运行稳定,票据承兑及融资业务稳步增长,创新产品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市场制度及系统功能不断完善;票据市场利率稳定在较低的水平,进一步惠及了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商票信息披露机制正式推出,促进票据市场透明度持续增强,风险防控水平再上新台阶。

2021年也是票据市场意义非凡的一年,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五周年。五年来,在央行的悉心指导下,上海票据交易所积极发挥票据市场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我国票据市场生态环境焕然一新,票据市场规范发展步入新台阶,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期待上海票据交易所助力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一)市场总量稳步增长

1.承兑业务稳步发展,银票商票齐头并进

2021年票据承兑业务发展较为稳健,银票、商票承兑业务量增幅相差不大,均维持在7-9%左右。截至2021年11月末,承兑余额14.65万亿元,同比增长6.31%。1-11月,累计承兑21.37万亿元,同比增长9.27%。其中,银票承兑18.1万亿元,同比增长9.54%;商票承兑3.27万亿元,同比增长7.78%。

2.融资业务小幅增长,商票融资增长较快

2021年票据融资业务总体增幅较小,商票融资业务增长迅猛,如商票贴现业务同比增幅较银票贴现业务高一倍。截至2021年11月末,票据融资余额9.51万亿元,同比增长9.77%。

1-11月,累计贴现1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0.08%。其中,银票贴现12.06万亿元,同比增长9.22%;商票贴现1.09万亿元,同比增长20.59%;1-11月,交易金额合计63.09万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转贴现交易金额41.6万亿元,同比增长5.29%;回购交易金额21.49万亿元,同比增长19.05%。

2021年票据承兑、融资总量,以及商票业务数据的增长幅度与我们年初预测基本一致。

(二)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

近年来,票据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领域成效显著。一是票据融资余额在GDP总量中占比较高,截至2021年三季度,票据融资余额在GDP总量中占比约为11%;二是不断强化对小微企业投放的总量与精准度,据上海票据交易所统计,2021年1-11月,小微企业用票金额近50万亿元,占比超过50%;小微企业用票家数近300万家,占比超过90%;三是持续向小微企业提供“廉价”融资,2021年1-11月,小微企业票据平均贴现利率3.05%,远低于同期限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大幅节约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三)市场创新持续推进

2021年是票据市场的创新整合之年,全力推动创新产品应用发展。一是供应链票据创新集中推进,近年来,多个省市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发展供应链金融及供应链票据业务;8月27日,上海票据交易所举办供应链票据平台上线发布会暨签约仪式,新一批参与业务的兵工财务、电子科技财务、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江苏银行、建信融通等8家供应链平台,以及与前期参与试运行的中企云链、简单汇、欧冶金服等机构完成集体线上签约。供应链票据通过票据流转模式和系统运行逻辑的创新,使得票据与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交易往来更加紧密耦合,信息透明度更高,信用和风险识别机制更加清晰,打通了企业生产、分配、流通及消费各环节,畅通了供应链、产业链,更好发挥了票据对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优势作用。

二是企票通面临创新机遇,近年来,中国国新设立的企票通平台,在央行商票互认、互保方面取得较好成绩。2021年10月,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政策吹风会对现阶段金融政策做了进一步说明,其中提到支持小微企业供应链的融资。在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账款清欠工作的基础上,推动大型企业使用商业汇票替代其他形式的账款,指导金融机构扩大商业汇票的承兑贴现,通过再贴现等工具来支持缓解小微企业因为占款所面临的压力。在产业链清欠的大背景下,可进一步挖掘企票通平台作用,不断探索创新商业汇票与供应链金融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为央企及其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更完善的票据服务。

三是金融机构票据创新不断。2021年,中国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持续推动绿色票据业务开展;央行南京分行、广州分行等央行分支机构大力推动绿色再贴现业务发展;工商银行针对小微企业推出“普惠专享贴”,并整合票据市场场景打造“票据业务平台化场景化”等创新产品;相关创新产品的研发与推进,进一步提升了票据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广度、深度及效率。

(四)制度建设基本完备

2021年,票据市场制度建设稳步推进,相对完善的票据市场制度体系已初步形成。年内,上海票据交易所先后下发了《票据账户主动管理服务操作规程》《再贴现业务系统操作指引》《商业承兑汇票信息披露操作细则》等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票据市场制度体系,推进了票据市场交易全面走向DVP,推进了票据市场透明度,为票据市场匹配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

(五)市场利率震荡走低

2021年,票据转贴现利率全年总体平稳,呈现先升后降的走势,年初3个月城商银票转贴现利率曾到达4.543的高点,随后持续震荡下行,至11月下旬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整体维持在2.3%之下,城商银票转贴现利率整体维持在2.5%之下。票据转贴现利率震荡走低,带动了票据贴现价格的下行,有效降低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为小微企业走出疫情困境提供了支持。

(六)金融科技全力推进

2021年,票据市场系统建设加速推进,新系统、新功能的上线有力支撑了市场业务发展,强化了风险控制手段,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持。一是全力推进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建设,整合中国票据交易系统与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统一规范完善业务及系统规则,为票据市场的创新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上线再贴现DVP交易功能,全面加快再贴现业务处理效率,提升了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三是完善了商票信息披露相关系统功能,为防范商票信用风险及提升市场透明度提供了技术支持;三是市场参与者科技研发水平不断提升,如工商银行的“票据业务平台化场景化”项目,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和新思维,将票据产品和服务嵌入互联网平台各类生产经营场景,为实体经济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票据综合服务。

(七)风险防范成效显著

2021年,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继续强化风险防控,通过深化金融科技手段投入,不断强化市场风险管控能力及预警能力,有效维护了票据市场秩序。一是持续推动商票主动账户管理,2021年上海票据交易所继续加快推进商票主动账户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宣传推广,持续完善系统功能,有效防范了不法分子冒用企业名义开立账户,进而签发虚假商票的情况,逐步杜绝伪假商票风险。二是大力推动商票信息披露各项工作,上海票据交易所通过上线信息披露平台、强化信息披露培训推广工作,收效显著,现已有4万余家企业在平台注册并披露商票签发及信用信息,大幅提升了商票市场的透明度,改善了商票信用环境,降低了商票信用风险,为商票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八)应用研究硕果累累

2021年,票据市场理论研究工作进入新阶段。一是首部票据专业教科书—《票据学》问世,该书首次将票据学定位于金融学的分支,为业界进一步研究探索票据市场发展规律指明了方向;二是研究机构成果丰硕,一方面今年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以下简称九银票据研究院)成立五周年,作为票据市场理论研究的先行者和探索者,五年来成果丰硕,九银票据研究院发表论文超百篇,十余篇论文获得各类外部奖项,编撰并出版<中国票据市场发展研究>《中国票据市场框架体系研究》《中国票据市场创新研究》《票据基础理论与业务创新》《票据史》《票据学》等六部专著,培养票据专业研究生数十人,有机结合票据“产、学、研”,为我国金融理论研究探索出一条新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年内中国票据研究中心开展“票据论道”研讨会,九银票据研究院主办“商业汇票发展与创新研讨会”,并联合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开展联合征文活动,相关活动凝聚了各方力量,为票据市场的改革创新发展建言献策,提升了票据市场整体理论水平;三是民间研究蓬勃发展,部分票据从业人员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开展票据市场分析、产品研究,活跃了票据实务领域研究。

二、2022年宏观经济形势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深化之年,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指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注重精准及可持续,继续推进“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并将加强与货币政策协同配合,确保宏观政策稳健有效;未来将进一步遏制并稳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隐患,确保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

我国将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注重保持政策的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持;预计央行将继续引导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继续推进普惠金融,促进小微企业融资,推动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并将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市场行为,提升金融监管手段,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三、2022年票据市场展望

(一)总量趋于稳定,结构预计调整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预计2022年,票据市场承兑及融资总量与2021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市场结构将发生一定调整,预计商票业务在票据业务中的比重将持续提升;票据期限从实际情况看,未来以3至9个月居多,且更符合企业实际情况。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绿色产业、服务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力度将不断加大,以更好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二)利率总体平稳,小幅震荡回升

2022年,预计票据市场利率总体保持平稳,较2021年底略有回升。“稳”是明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总基调,票据市场作为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其市场利率与货币市场其他子市场利率波动相似,总体平稳、小幅震荡,大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考虑到2021年底受降准、规模等因素综合影响,市场资金面较为宽裕,导致票据市场利率下调过低,预计明年票据市场利率将会回升至正常水平。

(三)业务创新多角度,产品推进全方位

票据创新是票据市场持续、稳定发展的源泉,2022年在票据创新领域应进一步强化以下方面。一是要推动供应链、产业链领域票据业务创新,持续推动供应链票据业务的推广,不断完善供应链票据相关业务及系统功能,提升对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畅通供应链内循环;二是要强化数据领域的创新与合作,上海数据交易所已经成立,票据市场是否能与数据交易所实现数据层面的交换、共享,获取更多市场及市场主体数据信息,为票据市场产品创新奠定基础;三是要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推进票据市场创新,如推动“供应链票据+标准化票据创新”,“票付通+供应链票据”等,全方位满足实体经济支付与融资需求;四是要加快研究国际票据交易所,推进票据市场及业务规则走出去,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创新对票据市场的引领作用,通过国内、国际票据交易所双轮驱动,满足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需求;五是要重点关注商票基础设施创新,应持续推动“企票通”平台创新与发展,促进央企及地方商票平台建设,进一步推动商票业务发展,服务实体经济。

(四)科技引领发展,预研创新技术

2022年,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将正式上线,将改变票据一二级市场系统分离的现状,为票据市场业务与系统整合大发展创造条件。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持续研究新科技、新技术,元宇宙是新兴的技术热点,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尚无成熟金融市场成功范例,建议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及参与者可加大对此方面的研究,将其扩展现实技术及沉浸式体验引入票据市场(如虚拟交易、投资者教育、风险防范等),提升票据市场技术含量,推动市场快速发展;二是目前票据市场参与者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需进一步提升市场整体技术水平,建立统一技术平台。

(五)风控仍需加强,规范市场发展

2022年,在票据市场风险防范方面还需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尝试探索票据信用评级,建议借鉴相关市场成熟经验,研究票据(尤其是商票)的信用评级模型及数据来源,引入相关信用评级公司,尝试开展票据信用评级工作,进一步推动票据市场信用风险防控;二是建设风险预警机制,在完善票据市场风险监测的基础上,建议推动市场风险预警机制与模型建设,提升票据市场预防风险的能力;三是加强与征信部门合作,互通数据信息,完善并丰富企业融资信息,强化票据市场风险控制能力;四是加强对类票据业务风险的关注与研究,明确类票据业务的监管部门,强化对此类业务的风险管控能力;五是强化市场参与主体风险防控能力,尤其是强化中小金融机构票据风险防控手段与能力,提升全市场风险防控水平。

(六)制度有待完善,修法任重道远

2022年,期待票据市场制度建设再上新台阶。一是创新产品制度仍有缺失(如供应链票据),供应链票据是未来一段时间票据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建议尽快出台供应链票据管理办法,明确该项业务及参与者的各项管理要求,提升票据市场为供应链上下游小微企业的服务效能,进一步改善实体经济融资环境;二是继续推动《票据法》修订工作,长期以来,票据市场相关创新产品(如电子商业汇票、标准化票据、票据资产证券化等)均缺乏相关法律依据,市场法制建设的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务创新的积极性、市场发展的持续性,建议有关部门考虑票据市场实际情况,参考成熟市场经验,继续推动《票据法》修订工作,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法律保障,完善票据市场法制建设;三是推动监管制度的协调统一,建议央行协调票据市场相关监管部门,在票据市场监管制度层面统一步骤、统一规范,以调动市场主体更好推进票据业务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七)加强票据研究,共同推动发展

2022年,期待票据市场理论研究工作再传佳音。一是深化票据理论研究,《票据学》已出版发行,初步搭建了票据理论框架,未来可以围绕相关理论框架深入开展票据理论研究;二是加强票据市场创新研究,一方面需加强票据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供应链的创新研究,另一方面需强化跨境电子商业汇票、上海国际票据交易所的研究;三是鼓励民间研究,引导票据市场从业人员主动对票据市场进行分析、研究,营造学习研究氛围;四是建议中国金融学会成立票据专业委员会,运用专业优势加大对票据全生命周期、票据生态环境、票据法律法规等领域研究,进一步强化票据市场研究力量,提升研究水平;五是建议研究机构之间应加强沟通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推动票据市场研究再谱新篇章。



作者:肖小和、木之渔




汇票助手 —— 专业、安全、可信赖,做您身边的汇票助手 立即免费注册
回到
顶部
在线
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