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3月末,徽商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1.74%,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7.95%,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66%。值得关注的是,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已逼近监管红线7.5%。
近日,一则徽商银行申请紫光集团破产重整的消息,让两家企业成为财经圈的焦点。
紫光集团破产重整已步入引战阶段。而事件的另一主角徽商银行近来也不缺关注度,承接包商银行资产、股东纠纷、高管被调查等事件不断。从业务层面看,徽商银行正面临着如何把控资产质量以及补足资本的挑战。
不良率攀升
7月9日,债权人徽商银行向北京一中院申请对紫光集团进行重整。7月16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相关债权人对紫光集团的重整申请,并指定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清算组担任紫光集团管理人。
根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7月20日更新,紫光集团正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公开招募战略投资者。
紫光集团的前身是清华大学的校办企业。目前,紫光集团的布局包括紫光展锐、紫光国微、长江存储、紫光存储、紫光股份等。其中紫光国微和紫光股份是A股上市公司。根据Wind数据,紫光集团当前违约本息近70亿元。
客户出现风险事件一定程度上给徽商银行资产质量带来了挑战。事实上,在此前,徽商银行资产质量已出现恶化趋势。该行去年不良贷款率出现明显上升。
截至2020年末,徽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13.5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5.4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98%,同比上升0.94个百分点。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逼近红线
2020年,徽商银行以177.35亿元的收购价格承接了包商银行北京、深圳、成都和宁波4家分行。接手原包商银行四家分行相关业务虽然实现了跨区域发展的突破,但资产包并表带来的不利影响也需逐步消化。
吸收同行资产、异地扩张、资产质量恶化,对徽商银行的资本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数据来看,徽商银行资本充足指标下滑,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已逼近监管红线。
虽然2020年度完成了17.35亿股的定增、补充了98.94亿元的核心一级资本,但徽商银行的资本依然紧张。截至2020年末,该行资本充足率12.12%,较上年末减少1.09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04%,较上年末减少0.81个百分点。
截至2021年3月末,徽商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1.74%,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7.95%,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66%。
值得关注的是,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已逼近监管红线7.5%。
股权纠纷拖累回“A”进程
徽商银行成立于1997年,2013年11月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
徽商银行总资产在2018年已突破万亿元。截至2020年末,徽商银行总资产1.2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37%,其中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5729.5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49%。
即使已在港股上市,但基于拓展融资渠道,补足资本等考量,城商行扎推回归A股。徽商银行也不例外。该行在2015年首次递交A股招股书,期间由于需要更换审计机构,2017年3月向证监会申请中止审查A股发行。
彼时,有媒体消息称,包括中静系掌门人高央在内的董事未在徽商银行A股上市材料中签字。高央曾公开表示,中静与徽商银行董事会没有分歧,只是与其董事长李宏鸣、董秘有分歧,并透露徽商银行重启IPO必将在原董事长辞任之后。
2017年12月,徽商银行原董事长李宏鸣辞去董事长职务。紧接着,徽商银行宣布重启A股IPO。不过两个月后,徽商银行又宣布撤回A股IPO申请。
2021年6月30日召开的徽商银行股东大会上,该行审议通过了《关于延长本行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上市方案有效期的议案》,回A战线再度拉长。
在市场看来,股权纠纷对徽商银行回A之路形成阻碍。7月初,中静系旗下投资平台中静新华公告称,公司有意向东建国际出售不超过19.7亿股徽商银行股份。公告发布后不久,与中静系一直存在未决股权诉讼的杉杉系通过杉杉控股在官网发布声明称,“中静新华为要求徽商银行足额分红,利用大股东地位在徽商银行公司治理中处处设阻,并通过各种举报对徽商银行管理层不断施压,却一直未能解决中静新华在徽商银行股权低分红与融资高利息倒挂的难题。”
事实上,此前,中静新华与杉杉控股就因股权问题对簿公堂。而此次二者矛盾升级无疑再次拖累了徽商银行回“A”路进程。
来源:WEMONEY研究室